12月11日下午,我院在科学楼四楼会议室召开“深化教学改革,推进特色发展”学习辅导会,辅导会由学院副院长傅凤龙主讲,各系部行政人员、教研室主任、特色专业教师以及教务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。

会上,傅副院长就进一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工作报告精神,深度解读中办发[2017]46号文件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,结合职业教育国情、省情、校情,以《特色发展与专业群建设——高职教育当下问题思考》为主题,对我院今后办学的发展定位、硬软件建设、建设的主体和如何建设问题作了一场高屋建瓴、深入浅出的学习辅导会。

会上,傅副院长以“一点共识、两大建设(保障)、三大主体、四大融合”为主线进行阐述,认为我院今后发展方向就是“提高质量,内涵发展,走差异化发展道路,办出特色”,应定位于“办特色学校,创优质学位”。为此,首先应该加强学院硬件和软件两大建设,硬件建设要坚持“教学做一体化”(理实一体)的逻辑起点”,校内实训主要开展仿真模拟教学,侧重“学中做”,校外实训要提供真实职业环境进行岗位训练,侧重“做中学”。软件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、课程建设和质量管理机制建设,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” 的“四有”理念,建设一支既会讲授理论,又会操作示范的“双师素质”队伍;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“通才+专才”的人才培养目标(素质教育)为逻辑起点,针对产业发展、技术创新和学生实际工作及未来发展需要,构建适应产业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及支撑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;课程内容建设要坚持“动态生成,实时建构”理念,运用“化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,化共性课程知识为个性化教学知识,化陈述性知识为程序性知识”的“三化”策略,结合节点性知识、学生接受水平、产业技术成果等因素进行整合;质量管理机制建设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、职业素养、技术技能水平、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,依托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收集与分析、年度质量报告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等工作,自我分析、自我诊疗,自我提升。

其次,要充分发挥“系主任、教研室主任、教师”三大主体的作用,教学系要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,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;教研室坚持“以就业为导向,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、职业道德、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”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,优化人才培养方案;教师要深化教学改革,不断创新教学方式,深入推行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情景教学,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真实职业环境,倡导仿真模拟教学。

最后,他指出产教融合、科研与教学融合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、线上与线下融合,这“四大融合”是当下职业教育发展大势所趋,我们要改进产教融合,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,力争深度融合,达到行业企业主动参与,校企共建共赢;职教教师的科研任务主要是技术研发、革新、改进、整理与规范,要主动吸纳最新产业技术成果,将技术积累融进课程内容并付之教学;职业教育要倡导学中做,做中学,教学做一体化或者理实一体化;教学必须走线上线下融合的信息化改革之路,利用网络资源,建立教学资源库,探索微课、翻转课堂、在线教室等“混合型教学”。